《西游記》里弱不禁風,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是什么樣子?
來源:中國民族報
時間:2023-02-02 15:30:22

  
  公元612年,隋煬帝下詔在洛陽度僧,一個13歲的少年因年幼不能應試,在門外徘徊,不舍離去。負責度僧的大理寺卿鄭善果問他為什么想出家,少年回答說:“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鄭善果大為驚嘆,于是破格錄取了他。這位少年就是后來的玄奘法師。
  與吳承恩的《西游記》中弱不禁風的形象不同,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是一位堅毅卓絕的探險家、成就卓越的翻譯家、創宗立派的三藏法師。玄奘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圣僧”的美譽,梁啟超稱之為“千古之一人”,魯迅認為其是舍身求法的“民族脊梁”。
  西行求法
  玄奘,俗姓陳,名袆,生于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0年),河南陳留(今河南省偃師縣)人,是漢朝太丘長陳仲弓的后裔。玄奘自幼聰明好學,跟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志行高遠。10歲時,他跟隨二哥一起住在洛陽凈土寺。后于凈土寺正式剃度,法名玄奘。玄奘在凈土寺聽慧景法師講《涅槃經》,之后又隨慧嚴法師學《攝大乘論》,學業精進,妙辯無礙。隋亡唐立,世事多艱。玄奘離開洛陽赴長安,又輾轉至四川成都。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其后又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趙州(今河北省趙縣),后來又重回長安。西行求法是玄奘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生華章。唐初,北方流行的《涅槃經》《成實論》與南方譯傳的《攝論》《俱舍論》等經典對佛教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分歧很大,各地法師理解不一,難以融合。于是,玄奘發誓要去印度直探原典,以求解除內心種種疑惑,消解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玄奘西行求法不僅是一位佛教徒的曠世壯舉,更是中華民族善于學習、追求真知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唐朝初立,禁止國民出境,玄奘立志西行,偷渡出關。西行之路困難重重,異常艱險。唐貞觀元年(627年)秋,玄奘從長安出發開始西行。玄奘西行之旅得到眾人的助力,盡管如此,西行求法期間還是多次經歷生死的考驗。第二年夏,玄奘終于到達印度。629年,玄奘開始了印度游學之旅,沿途考察佛跡、訪求經典。631年冬,抵達那爛陀寺(印度現存的那爛陀寺為中國政府援助重建),拜戒賢大師為師,學習瑜伽之學,兼讀印度因明、聲明、醫方、數術和婆羅門書等。5年后,玄奘離開那爛陀寺,繼續游歷印度其他地方。641年,玄奘重回那爛陀寺,開設講座,舌戰外道,聲名日隆。643年,在曲女城無遮大會上,玄奘被推為辯論論主,立“真唯識量”之論,印度的沙門、婆羅門和外道數千人參加。18天內,無一人能反駁玄奘的觀點,大小乘僧一致推崇他為“大乘天”和“解脫天”。一個外來留學的僧人,居然能夠擊敗所有印度本土僧侶,玄奘贏得了巨大聲譽。乃至當代印度學生的教材都收有玄奘寫的古詩,印度的學生很少有人不知道玄奘。
  文明使者
  645年,玄奘謝絕了印度各方的挽留,回到長安。當時萬人空巷,爭睹圣容。此后19年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玄奘孜孜不倦傾心于譯經事業。玄奘回國攜帶657部佛經,在他主持下共翻譯經書75部,1335卷,其中主要有《瑜伽師地論》《大般若經》《大毗婆沙論》等。
  玄奘還與弟子辯機撰寫《大唐西域記》,記述了他游歷的百余個王國的山川地貌、物產、風土人情等,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的歷史提供了珍貴文獻。人們了解7世紀以前的印度,主要依據《大唐西域記》。可以說,如果沒有《大唐西域記》,印度人幾乎無法重建自己的古代歷史。英國歷史學家史密斯曾這樣評價玄奘:“無論怎么樣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玄奘西行求法往返都經過敦煌地區。從敦煌石窟藏經洞中保存的文獻、壁畫可發現,玄奘對敦煌石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敦煌藏經洞文獻記載,8世紀后半葉,在長安學習唯識學的僧人曇曠、乘恩等相繼從長安到敦煌,繼續弘揚唯識學,敦煌藏經洞中保存有百余卷玄奘翻譯的《瑜伽師地論》及相關文獻。敦煌石窟中保存有不少依據玄奘所譯經典繪制的壁畫,如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繪制的藥師經變畫等,在盛唐到宋代建造的洞窟中流行,成為敦煌石窟壁畫的主要內容之一。另外,敦煌石窟西夏時期的洞窟中,還保存有6幅《玄奘取經圖》,畫面主要有僧人、猴行者和馬三個形象,形成了《西游記》中家喻戶曉的唐僧、孫悟空和白龍馬的雛形。
  647年,玄奘奉唐太宗之命與蔡晃、成玄英共同將《老子》翻譯為梵文,并交予東天竺使者帶回西域。玄奘翻譯的《老子》在印度乃至西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7世紀在印度阿薩密地區曾出現《老子》梵文本。《老子》梵文本中的思想可能與印度密宗發生某種聯系,印度歷史學家認為,印度密宗與中國道家思想在天道觀層面有一定相似性。
  翻譯佛經
  佛教作為一種異域文化傳入中國并最終發展成為中國化的佛教,佛經翻譯起到了重要作用。玄奘的高深學術造詣、朝廷的大力支持、嚴格的譯場程序、“五不翻”翻譯原則、佛典漢譯“文質之爭”的融合等因素,共同成就了玄奘的翻譯事業。
  回國后,玄奘主持的弘福寺譯場急需國內的翻譯人才,他將“所需證義、綴文、筆受、書手等數”報給房玄齡等朝廷官員,官選出“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者”共23人,其中證義12人、綴文9人、字學1人、證梵語梵文1人。由此可見,唐朝大力支持玄奘的佛經翻譯事業。
  玄奘諳熟不同類別的佛教典籍,精通梵文句式,就連微妙之處也能理解透徹。他對梵、漢兩種語言的高深造詣和對佛典原文的深刻理解,使其翻譯起來得心應手、收放自如,譯作均為上乘佳作。將隋朝笈多翻譯的《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和玄奘翻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進行對比,笈多的譯本文字佶屈聱牙,如開篇有“大比丘眾共半三十比丘百”等句子,不知所云;而玄奘翻譯為“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相比之下,玄奘的翻譯更接近漢語習慣,通暢易懂。
  另外,玄奘提出佛經翻譯的“五不翻”原則,即五種情況直接采用音譯,無需翻譯。如梵文“bhagavā?”有6種含義,笈多譯為“世尊”,只譯出了“尊貴義”,其余5種含義無法體現出來。玄奘按照“五不翻”原則,直接音譯為“薄伽梵”,反倒包含更多意思,效果更好。玄奘還在譯經中運用了代詞回譯為名詞、復合詞意譯并轉變結構、增譯、減譯、改變詞序、假借譯名等多種翻譯方法,這些方法使漢譯佛經更加符合中國的思想文化傳統,語言更適應中國人的閱讀習慣。玄奘的翻譯也像鳩摩羅什的翻譯一樣,被稱為“新譯”。
  創宗立說
  在綜合翻譯印度唯識宗諸經的基礎上,玄奘撰成《成唯識論》,成為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因此,玄奘被視為唯識宗的創立者。唯識宗由玄奘弟子窺基發揚光大,輝煌一時。盡管傳承三代而絕,但唯識宗給中國傳統哲學帶來一個新的概念——“阿賴耶識”。中國古代,人們相信“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如果福禍報應的載體不能確定,信仰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從東晉廬山慧遠開始嘗試確立“神不滅”論,到玄奘引進印度唯識宗的“阿賴耶識”,其中一條思想主線就是要確立一個承受因果業報的載體。“阿賴耶識”不僅是對大乘佛教中觀派“我法皆空”的修正,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中國人對于確立承受業報載體的需求。唐代后期“復性明誠”、宋明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欲”,乃至明代王陽明的“致良知”,一定意義上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唯識宗“阿賴耶識”的影子。
  中國古代哲學重形象思維,不重邏輯思維。在玄奘赴印之前,因明學(論辯邏輯)在中國是一門十分冷僻因而無人研習和弘揚的學問。盡管在4世紀中葉,古因明就開始傳入中國,但是沒有什么反響,更沒有出現中國的因明學著述。在5世紀后半葉到6世紀初,因明學在印度有重大變革,以世親為代表的古因明為陳那創建的新因明所取代。因明學是關于論證的理由的學問,在印度佛教中是必修的五明之一。玄奘之所以對因明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一方面它是一門新鮮的學問,另一方面它是唯識學的邏輯工具。在印度,玄奘自始至終重視對因明的學習和鉆研。求法歸來,玄奘譯出了一批因明學著作,培養了一大批弘揚陳那新因明的人才,使中國成為因明學的第二故鄉,并且為朝鮮半島、日本培養了因明學人才。
  664年正月,玄奘圓寂于玉華寺。玄奘是繼智者大師之后的又一位佛教創宗者,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接力者。玄奘在佛經翻譯、創立唯識宗和弘揚因明學等方面,大大地推動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本文作者:張慶松  李鴻,文章來源:中國民族報)

国产精品东北一极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热精品这里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动漫|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 2019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热99精品只有里视频最新|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