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居士(1899—1970),是中國近現代著名佛教學者,佛教教育家,佛教事業家。民國時期周叔迦曾任北平華北居士林理事長、中國佛教學院院長。解放后他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佛學院教務長、副院長等職務,為北京乃至全國佛教事業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了畢生心血。他致力于佛教教育與普及,前后兩次創辦佛教高等學府,任教時間近二十年,培養了大批佛教人才。他撰寫了大量佛教普及讀物,用通俗的語言向大眾介紹佛教知識,被譽為近代佛學大師中“獨一無二的佛教科普大家”。[白化文:《普及佛法的大名家周叔迦先生》,《文史知識》,2007年第11期,第118頁。]他創辦佛教圖書館、佛畫研究會,推廣佛教文化藝術。周叔迦是近現代北京佛教的代表性人物,回顧總結他的生平事跡和佛教思想,對研究北京佛教史,對總結近現代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經驗,對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一、出身世家
周叔迦,原名明夔,字志和,1926年研究佛法后,改名叔迦,筆名演濟、云音、水月光、杌人、滄衍等,室名最上云音,安徽建德(今東至縣)人,出身于閥閱世家。祖父周馥(1837—1921),字玉山,別號蘭溪,謚愨慎。周馥曾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周馥非常重視對后代的教育,自他之后,周氏家族一直人才輩出。
父周學熙(1866—1947),周馥第四子。近代中國著名實業家、金融家,北方現代工業基礎和現代財經體系的奠基者。他先后創辦北洋銀元局、直隸工藝局、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礦地公司、京師自來水公司、華新紡織公司、中國實業銀行、耀華玻璃公司等華北大型實業公司。周學熙主張把整理財政與發展經濟,國富與民富同時并舉。他“明確清晰地劃分了國稅和地稅的區別,同時將鹽務直屬于中央;然后整理田賦,公平丈量。他的這些舉措被中華民國歷屆政府所沿用,開啟了中國稅收體制的新時代。”[許敬:《金融是本故事書》,廈門:鷺江出版社,2016年,第1版第1次,第10頁。]晚年的周學熙歸隱林泉,專心慈善和教育。1925年周學熙游普陀山,參拜印光、諦閑兩法師,受兩位高僧啟發,對佛法深有領悟。此后他歸依佛教,精研佛學典籍,每日誦經持咒,直至1947年病歿于北京寓所。
二、工科肄業
周叔迦,周學熙三子,幼時上家塾,后入天津德華中學堂(今海河中學前身)。1915年周叔迦從德華中學堂畢業,入上海同濟大學工科機電系學習。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8月14日中國政府正式對德宣戰。周叔迦學習德國先進機械技術的愿望已無從實現,遂離開學校。從同濟大學肄業后,周叔迦在啟新水泥廠各處實習。1920年周學熙創辦普育鐵工廠,任周叔迦為技師。普育鐵工廠經營三年,無法維持,清理倒閉。周叔迦遂赴漢口六河溝煤礦任辦事處副理,一年后辭職。1926年周叔迦在漢口經商失敗。周學熙派二子明焯赴漢口善后,命叔迦移家青島,“閉門讀書,以變化氣質。”[據周明泰手書周學熙《自敘年譜》記載,周叔迦移居青島的時間是1927年。然,在北京檔案館發現的建國初期檔案中有周叔迦手書《自傳》,文中自述“1926年轉赴青島”。本文取《周叔迦自傳》所述1926年。]
三、青島研究佛學
1926至1929年,周叔迦在青島閉門研究佛法。周叔迦在《讀藏次第說》中總結這一時期的閱藏心得說:“丙寅之秋,余得屏卻世緣,蟄居海隅,因發心閱藏,以期開智眼、了佛心,然法海浩瀚,茫然不知先后所宜,爰卜于佛前,得此次第,因循序漸近。今經律二藏讀已將畢,論十才一二,然回思此次第,實有深意,因記于左,倘有根器與鄙人相等者,亦可得此方位焉。”[周叔迦:《佛學指南》,青島,青島佛學研究社,1929年,第15頁。]1929年周叔迦發起青島佛學研究社。[1934年,湛山精舍建成,作為專為居士學修之場所。研究社和佛經流通處遷至精舍,并改組為青島佛學會,由王金鈺任會長,周叔迦等人任副會長。(見倓虛法師所著《影塵回憶錄》)]研究社附設佛經流通處、念佛會。這一時期,青島信佛的人極少,也沒有佛教團體,此研究社發近代青島佛教之先聲。同年,周叔迦奉父命赴北平,從此開始了北平弘法時期。
四、北平弘法
1929年周叔迦到北平后,先后在輔仁大學、民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清華大學任教職,教授“中國佛教史”“佛教文選”“因明學”“唯識學”“成實論”等課程。周叔迦在大學講授佛法,既不擔任專職,也不收取任何費用。白化文在《普及佛法的大名家周叔迦先生》中說:“值得注意的是,周先生無論是在圖書館工作,還是在大學授課,均以‘布施’為宗旨。既不接受專任聘書,也不要講課費,純粹義務勞動。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法施’,又對學校做了‘財施’,‘布施’的兩面都有了……”[白華文:《普及佛法的大名家周叔迦先生》,《文史知識》,2007年第11期,第116—117頁。]
周叔迦的“圖書館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北平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藏西夏文文獻做辨識和著錄工作。1930年周叔迦在《輔仁學志》上發表《北平圖書館藏西夏佛經小記》,同年在《北平圖書館館刊·西夏文專號》上發布《館藏西夏文經典目錄》。這一目錄為中外學者研究西夏歷史文化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材料。在北平圖書館工作期間,周叔迦的另一項工作是協助陳垣對館藏的敦煌遺書進行編目。周叔迦考出86部,后又考出“俟考諸經”中3部,再考全錄差誤52種。對于此項工作,王重民先生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后記》中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都是敦煌遺書編目工作中最困難而又是應該逐漸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叔迦先生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王重民:《后記》//商務印書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年,第549頁。]
同一時期,周叔迦參加了多種佛教活動,當時北京佛教界就給先生取了個雅號,叫“散財童子”。1933年周叔迦主管北京刻經處,校刻有《名僧傳鈔》《性相津要》《信力入印經法門》等。1933年山西趙城縣廣勝寺發現金代藏經。1935年周叔迦與葉恭綽等共同發起,將其中有關法相的典籍64種,選出來以“三時學會”[“三時學會”前身為成立于1921年的“法相研究會”,韓清凈擔任會長兼董事會主席,專門研究唯識學,至1947年會員達到萬余人。1949年韓去世,改由饒鳳璜任會長。1952年趙樸初居士擔任會長后,推法尊法師任董事,正果法師為主任。1965年“三時學會”停辦。先生來京后,加入此會。]的名義影印成書,名曰:《宋藏遺珍》(三冊,共四十六種,二百五十五卷)。此部書為朱墨套印,印制極為精美。1936年北京菩提學會成立,周叔迦任常務理事,設立藏文班,培養藏文人才,從事傳譯藏文佛教典籍工作。
1938年秋周叔迦擔任華北居士林理事長。[華北居士林原名北平毓春園居士林,由崔云齋、丁溆秋居士創辦于1924年。1930年胡子笏居士受邀擔任理事會主席,居士林改名為北平華北居士林。139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胡子笏退隱五臺山,潛心修法。由周叔迦接任居士林理事長。]周叔迦以居士林為根據地,大力開展弘法活動。1939年居士林成立佛教研究部,周叔迦親授《中論》《中國禪學史》。1941年周叔迦成立居士林圖書館,館藏內、外典籍近兩萬冊。圖書館對市民開放,提供借閱服務,此舉開北平佛教圖書館之先河。同年周叔迦講解《維摩詰經》《大乘起信論》,并約集有志于佛學者十余人,成立佛學研究會。研究會擬佛教史志六種,指定專人編纂。包括《佛教金石志》(楊殿珣)、《佛教藝文志》(蘇晉仁)、《佛教寺塔志》(劉汝霖)、《佛教法輪志》(因無人擔綱,并未作業)、《佛殿輯佚》(王森、韓鏡清)、《二十四史佛教史資料匯輯》(黃誠一)。1941年先生創辦佛畫研究會,聘請黃賓虹、徐石雪、李志超、王世襄等名家授課。1943年研究會在北京中央公園水榭(今北京中山公園)舉辦第二屆佛畫展覽,除展出學員作品外,另有金、明、清代諸多古畫,以及當代畫家之畫作一并陳列。開展這些佛教事業耗資頗巨,大部分是先生自掏腰包,拿自己的家底補貼進去的。[程恭讓、蘇晉仁:《紀念一代佛教文史大學周叔迦新生誕辰100周年——蘇晉仁先生訪談錄》//周叔迦:《清代佛教史料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712頁。]
五、民國時期中國佛教學院的建立
1940年周叔迦從賣房所得10萬元中取6萬元,成立中國佛教學院,院址在北京德勝門外甘水橋瑞應寺。第二年又在德勝門弘善寺成立尼眾分院。對于學院成立之宗旨,在給太虛大師的信中,周叔迦這樣寫到:“溯自華北淪陷以來,北平緇素鑒于民眾之痛苦,深感世界之和平非先建設佛法不可,而此責任唯我國足以當之。但近來僧侶知識弘遠者殊不多覲,難負昌聞圣教之任,故創辦中國佛教學院……”[周叔迦:《致太虛老法師書》。《海潮音》,1945年第12期,第18頁。]學院設董事會,周叔迦任院長,下設教務、訓育、事務三科。為開展與現代教育模式相適應的佛學教育,該院招收預科、本科和研究生、及選讀生和藏主專修科,前后共招生五期。學生以出家人為主,有應脫、性明、大力、應月、修明、滿謙、性圓、德清等人,亦有少量在家人,如徐瑞庭、趙保階等。預科本科畢業生約百余人,分赴各寺院,成為弘法利生之骨干。
民國時期的中國佛教學院自成立到終止,近十年時間。其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和學術成果,在解放后由周叔迦擔任副院長和教務長的中國佛學院的教學體系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續,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新中國時期對北京佛教做出的貢獻
1950年12月北平佛教界成立大雄麻袋廠,先生任經理。關于先生這一段事跡,傳印長老回憶說:“其時,云居山真如寺有云水禪和來自京中者,談及周居士為響應新中國政府號召,努力倡導由舊社會遞傳下來的北京市僧眾盡快地適應新的現實社會,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辦起了“大雄麻袋廠”。為辦此廠,安頓僧眾,周居士想盡了辦法,拿出他個人的資金。據曾在該廠勞動過的禪和們說,周居士為維護此廠,甚至變賣了自己一部分房產和汽車。為了安僧保廠,達到了“癡迷”的狀態。因此,被一些人送與他一個綽號,叫‘周迷糊’?!”[釋傳印:《為法為人赤心片片》,《佛教文化》,1996年,第4期,第8頁。]
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選舉圓瑛法師為會長,選舉喜饒嘉措、趙樸初等為副會長,周叔迦任副秘書長。1955年斯里蘭卡發起編纂英文版佛教百科全書,周恩來總理委托中國佛教協會負責編寫和翻譯有關中國佛教的內容。周叔迦擬定條目,審閱稿件。同年,先生組織全國石窟調查工作。1956年中國尼泊爾友好協會成立,先生任副會長。同年成為印度摩訶菩提會終身會員。1957年先生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1958年北京西山靈光寺修建佛牙舍利塔,先生邀各方專家研討設計,歷經六載,始告竣工,建成后的佛牙舍利塔成為享譽中外的佛教圣地。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6年中國佛學院在北京法源寺成立,周叔迦任副院長兼教務長。時隔數年,先生得以重登講壇,為學僧講授《八宗概要》《中國佛學史》等主要課程。初創時期的佛學院,各科講義多由任課老師選定或自行編寫。傳印長老回憶說:“他(周叔迦)的佛學講義,率皆為其多年以來修學研究的結晶,頗多獨到孤詣之義趣,不唯資料的編纂而已。例如,其《八宗概要》講義,迄今鮮聞有能擔當講授之者。”[釋傳印:《為法為人赤心片片》,《佛教文化》1996年,第4期,第9頁。]1956年至1966年周叔迦擔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期間,他所秉持的建設“完備的佛教大學”的辦校理念和教學思想,對佛學院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設置影響甚深。周叔迦前后兩次辦理佛學院,近二十年時間,為振興佛教教育,培養佛教人才,嘔心瀝血,做出了重大貢獻。功莫大焉!
1950年周叔迦發表《房山石刻大藏經記略》,綜合前人研究成果,按時間順序,考察房山石經的歷史源流和發展脈絡。此文被譽為房山石經研究的開山之作。1956年中國佛教協會組織人員對北京房山石經進行大規模挖掘整理,4月21日周叔迦同北京圖書館金石部曾毅公先生到石經山主持開洞。經版經過挖掘、清理、編號、拓印(每片七份)等程序,再放回原洞,以石門封固。山上山下全部拓印整理工作于1960年完成,共計15000余石,拓片30000余張。這些珍貴的拓片現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由中國佛教協會整理編輯的《房山石經》(全三十冊),已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為研究我國歷史文化、佛教史和佛教典籍,提供了非常珍貴的歷史材料,具有極高的學術和文化價值。
1970年先生因病逝世,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人民日報》刊文:“新華社十四日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尼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周叔迦患心臟病、腎臟病于一九七〇年一月十一日七時三十分在北京逝世,終年七十一歲。”1999年先生遺骨移葬山西省交城縣玄中寺,金剛塔名:“周叔迦先生灰身塔”。傳印長老贊曰:“為法為人赤心片片”。
下一篇:太虛大師:佛教與人生
|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国产精品1024视频|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久久|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国产精品99亚发布|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91热久久免费精品99|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